研究方向
您的位置:首页  中心概况  研究方向

协同创新中心主要研究方向

1 食品安全检测与评价

(1)食品有害物快速与在线检测技术

    针对食源性致病微生物(主要致病菌与病毒)检测技术操作繁琐、灵敏度低、特异性不强等技术难题,构建基于固相PCR技术、磁性纳米-ELISA、生物芯片等技术的分子与免疫学诊断技术平台,开展食源性生物危害物灵敏、快速、高通量检测技术;针对食品原料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化学危害物,研发基于传感器技术的痕量与超痕量检测技术,突破食品非法添加剂、有机物以及重金属检测技术瓶颈。获得快速、高通量、痕量检测手段形成技术规范与标准,并在食品企业进行示范与推广。

    为实时掌握食品加工过程中危害物的动态变化状况,采用基于现代在线固相萃取-在线凝胶-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免疫传感器技术,构建食品生产过程中产生危害物在线检测与控制系统。

(2)食品可控风险因子暴露水平安全性评价

采用毒理学、分子生物学等研究手段,系统地评价食品原料与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因子、食品添加剂的不同暴露剂量对机体的急性、亚急性、慢性毒性作用和暴露风险,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和动物模型上揭示其作用机理。

2 食品加工过程安全控制

(1)速冻食品加工过程安全控制关键技术

    通过研究温度波动、冷链中断过程中速冻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揭示速冻食品致病性微生物消长规律,建立速冻食品温度控制标准;阐明蛋白质降解、脂肪氧化酸败对品质的影响机理,构建水分迁移、温度、湿度-质构模型,开发抗氧化、防蛋白降解的生物抑制剂;将阻抗重结晶、酶修饰、微胶囊缓释、配料重组和酶活性控制等技术集成,建立质量安全控制技术;明确包装材料有害成分迁移形式和种类,解决包装材料有害物迁移及防护控制技术。

通过研究速冻食品中生物性和化学性危害物控制技术,建立酸性电解水、二氧化氯处理工艺,杀灭常见食源性致病性微生物;建立碱性电解水、超声波技术清除农残、兽残等化学危害物处理工艺。通过以上研究,建立示范生产线,为工业化生产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2)肉制品加工与质量控制技术

    通过冰点调节剂的筛选和复合剂的研究,开发不用种类冷鲜肉的冰温保鲜技术,揭示冰温保鲜技术的理论机理;通过开展标准化调理加工技术、精准火候控制技术、自动化加料技术、动态均匀勾芡技术、品质反馈技术研究等,解决传统酱卤肉制品工业化、标准化加工技术难题,确保食材最佳成熟度,有效提高产品感官、营养和功能品质;通过不同包装工艺、包装方式、包装材料对传统特色酱卤肉禽与即食调理食品、中式营养餐食品的货架期和流通过程中品质变化进行研究,同时对加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化学危害因子进行分析、鉴定,揭示迁移规律,确立控制途径,提高产品的安全性;通过以上研究,建立示范生产线,为工业化生产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3)果蔬食品加工过程安全控制技术

    针对果蔬原料中存在的农残污染、腐烂变质和加工过程中有害产物形成和微生物污染问题,开展农残超声清洗和酸性电解水清洗技术、真空预冷和涂抹保鲜等新型保鲜技术、危害物形成机理和抑制技术、微生物消长规律和新型控制技术(非热加工技术、天然防腐技术)研究。实现从原料、加工过程的安全控制。通过以上研究,建立示范生产线,为工业化生产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4)面制品加工过程中危害物产生机制及控制

    针对面制品高温加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化学危害物(美拉德反应产物、丙烯酰胺、反式脂肪酸等),研究高温加工过程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酶及脂肪酸等成分相互作用产生危害物的途径,阐明典型危害物生成的动力学反应机制和控制关键点;建立基于反应动力学的危害物生成自由基阻断和抗氧化成分抑制方法。从分子水平揭示食品高温加工过程中多源危害物形成与干预、阻断与控制的相关机制;针对面制品加工过程中生物危害问题,研究面制品加工过程中微生物消长规律及代谢产物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开发控制技术。通过以上研究,建立示范生产线,为工业化生产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3 食品加工新技术

(1)食品加工新技术研究

    针对我省优势的肉制品、冷冻食品、面制食品、果蔬加工新技术应用不足的现状,开展高效分离技术、非热杀菌技术、变温压差膨化、微波-真空干燥技术、超微粉碎技术、堆积式与喷射式速冻制冷技术、微冻保鲜和高频波解冻等新技术研究及集成,并在5-8家企业中示范应用,为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2)食品新产品开发

    针对人们对健康、安全、营养食品的需求,根据营养科学原理,开发新型系列抗氧化食品、降血糖食品、降血脂食品等保健食品;针对传统食品工业化程度低,对传统食品加工工艺进行研究,开发工业化生产技术。

4 食品安全溯源与流通安全控制

(1)食品安全溯源技术应用研究

    重点开展速冻食品、肉制品、果蔬食品、面制品加工过程中危害分析及智能可追溯系统研发应用。通过建立原料种植、养殖过程的电子履历,建立原辅料及其产品的标准化技术、智能配方标准工艺技术、新型包装技术、快速杀菌技术关键阈值,依据信息化数据的自动识别技术实现产品追溯流程,通过云服务平台,对食品生产加工过程进行网络建模,实现加工全链的可追溯系统,并进行产业化示范。

(2)食品流通安全控制技术研究

    针对食品冷链物流和终端销售中存在的安全问题,研究食品冷链运输过程中食品微生物变化规律和品质变化规律,采用真空预冷技术、高效制冷、多功能多温区技术、物联网技术,开发基于物联网的食品安全冷链物流技术、终端食品销售冷藏保质保鲜等安全控制技术,实现食品流通环节安全控制。